本报讯(记者张天一)11月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北京市交易团朝阳分团主题交流活动上,朝阳区对外发布了《2020朝阳区外商投资发展报告》,集中展现了朝阳的国际化氛围与开放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外商投资的指导性。
《2020朝阳区外商投资发展报告》分为五个章节,从有力支撑首都外向型经济稳定发展、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开放水平、推进示范项目落地首创开放改革经验、推动“北京自贸区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升综合服务品质营造“类海外”环境等五个方面,集中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朝阳区促进外商投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朝阳区集聚了除俄罗斯外的全部外国驻华使馆、90%的外国驻京新闻媒体、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集聚了经认定的总部企业888家,占全市比重近2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6家,约占全市的70%;集聚了国际金融机构近400家,占全市比重超过6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57家,占全市比重达到40%,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朝阳区投资。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朝阳区成为北京市首批综合试点示范区。五年来,围绕金融、专业服务、科技、互联网信息、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医疗和养老、教育八大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了一系列开放政策,探索实施了一批开放创新举措,全面促进了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报告指出,朝阳区将持续致力于为国际企业落地中国提供更具优势的发展环境,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高效能的全球化优势资源要素供需体系,积极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积极发展模式;为国际金融资本运作提供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聚焦跨境资本有序流动、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专业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开展产业性金融业务环节创新;为国际贸易合作促进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环节的相关流程,支持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以高端离岸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新兴服务出口等跨境服务贸易;为国际人才集聚发展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地标性商圈建设,大力繁荣夜间经济、推动新兴时尚消费业态发展,加速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努力构建精准适合国际人才创新发展、和谐宜居的“类海外”环境。